河北省沙河市市長劉果芳的發言 |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5年08月12日|||
摘要:
目前沙河地區是全國玻璃產業最為集中的區域,也是地方支柱性產業。沙河地區的地位和作用,決定在化解產能過剩,特別是控制新增產能方面能夠發揮一定的示范作用。為此,下一步的目標是,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新增產能,2015年至2016年兩年內承諾不再新增產能。 |
|||
當前玻璃行業正面臨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不旺、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調整結構、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已成為我們玻璃行業的首要任務。沙河玻璃產業要在全國玻璃行業帶頭落實“四新”要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轉變觀念、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緊扣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要求,緊扣行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和制約發展的瓶頸,緊扣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優化,緊扣節能減排的制約,扎實推進思想觀念的突破、技術進步的突破、節能減排應用的突破和政策的突破、標準創新的突破、兼并重組的突破,為全國行業的創造發展樹立領頭示范作用。 下面將沙河市的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沙河市近年來所做的工作 (一)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提升內生發展動力 沙河市緊緊圍繞打造“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目標,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激活企業創新活力,整合聚集創新資源,使科技創新環境不斷優化,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園區內生發展動力進一步提升。 1.建立健全科技創新體系 積極推動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建設,與清華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建材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等知名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依托河北沙河玻璃研究院等一系列科技創新平臺,使一批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的尖端技術在開發區順利轉化,形成了引領產業轉型發展的高端項目集群。其中總投資11億元的高硼硅玻璃項目、總投資29.5億元的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分別填補了國內和省內空白。 2.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支持重點企業建立自己的技術研發機構,加快培育集研發、設計、制造于一體的科技型骨干企業。龍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與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共同開發高分散白炭黑技術。河北迎新集團作為武漢理工大學的產學研基地,投巨資參與武漢理工大學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究課題——非晶硅光伏太陽能電池項目,目前一期項目已進入生產階段。同時,開發區積極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申報工作,目前通過省科技廳認定的企業有20多家,等待審核的有10余家。 3.打造一流創新創業環境 加快聚集人才、金融、服務等各類創新資源,實現對創新資源的整合利用。一是強化人才支撐,壯大科技創新人才隊伍。聘請國內外一流的玻璃行業專家在沙河進行課題研究,建立“研究生科研創新基地”、“卓越工程師培養基地”和“人才聯合培養基地”,引進和培養高素質技術管理人才。二是強化金融支撐,創造市場活躍的金融環境。積極開展面向科技型企業的金融服務,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引導銀行加大對創新創業項目的信貸投入。同時積極鼓勵企業上市,今年5月河北元華浮法玻璃有限公司在天津股權交易所成功上市。三是強化服務支撐,加大創新成果保護力度。一方面為企業專利申報提供專業化的指導服務,另一方面加大對專利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今年共幫助企業成功申請各項專利700項。另外還積極幫助企業申請創新資金,共幫助企業申請創新資金100萬元。 (二)強化節能減排、加大工作開展力度 節約能源降低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是轉變發展思路、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 1.著力推動環保工作進展 牢固樹立生態、環保、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圍繞打造節能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的目標,繼續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加快環保設施建設進度,全力推進開發區生態環保工作。 一是大力推進企業環保設施建設。今年開春以來,沙河經濟開發區嚴格按照《沙河市玻璃產業深度治理實施方案》,督促企業執行比國家標準更高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同時加大檢查力度,確保企業如期完成脫硫、脫硝和煙氣治理等減排工程建設。截止九月底區內32家企業共58條生產線環保設施全部建成并投入運行。APEC會議期間,編制并落實《沙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空氣質量保障落實方案》,切實加大工作力度,督促企業完成停產、減產任務。 二是加大企業環保工作幫扶力度。一是積極邀請北京濟源紫能、江蘇科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環保公司來園區與企業開展對接,為企業環保設施的建設牽線搭橋,同時邀請專家為企業相關人員開展環保專業知識培訓。二是深入企業加強服務,保證環保設施建設順利進行。根據脫硝工藝要求,超薄玻璃及壓延玻璃企業需在廠區內新建氨站設備,為方便園區內20余家企業辦理相關手續,主動與質監局對接,為企業統一辦理質檢手續。三是加強對環保工程的跟蹤落實,對企業在環保設施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及時幫助聯系專家解決。 三是加大生態環保型項目建設力度。嚴把項目入駐關,在項目引進方面更注重項目的生態效益,建設了一大批低污染、低能耗、循環型的優質項目。奧玉新型建材項目、卓達集團新材料項目都是廢棄物回收利用的典型代表;與海潤光伏合作建設的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是在深加工小區標準化廠房屋頂建設光伏發電站,目前總投資2.2億元的金太陽光伏發電站項目一期工程在德盛科技園建成,下一步計劃在綠洲物流深加工小區進行。開發區與中節能工業節能有限公司簽訂協議,以打造國家級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為目標,多方面、多層次開展戰略合作。 2.大力推動集中式清潔煤制氣 目前,我們正在與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洽談,擬依托該公司技術優勢,以長城玻璃企業為主體,聯合中國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上海理工大學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投資30億元在沙河建設集中式清潔煤制氣項目,建設能力為6000—7000噸/天,該項目建成后,沙河所有以煤氣為原料的玻璃廠,均能保障充足的清潔煤制氣。該項目主要有以下幾點優勢:一是減量置換。目前沙河年耗煤量為292萬噸/年,該項目建成后,年消耗煤炭258萬噸/年,即可生產清潔煤制氣20億立方,能夠滿足原來的能源需求,年可減煤37萬噸。二是循環利用。該項目除生產燃料氣外,還可產生焦油11.62萬噸,輕質油1.8萬噸,硫磺1.02萬噸,粗酚1.03萬噸,液氨1.29萬噸,氮氣5.25億立方米。⑴由于玻璃生產過程中要用氮氣、氫氣進行洗槽,為此要專門建設氣站進行生產,用電需求幾乎占到一條玻璃生產線用電量的一半。而該項目生產的氮氣、氫氣可被全部用于洗槽,僅此一項就可節約成本2億元。⑵年副產出的高品質燃料油可為可為高檔玻璃制造提供燃料,同時產生的液氮等可滿足企業脫硫、脫硝等需求,可為企業節約成本1.5億元。⑶煤炭燃燒后產生的爐渣,由于灰分含量僅為5%(一般為20%以上),可作為優質水泥的原料,以80元/噸計算,13萬噸爐渣的經濟效益為1040萬元。三是綠色減排。該項目生產過程采取丹麥等國際先進技術,以集中封閉模式,經過層層過濾,最終將硫、粉塵、酚等有害物質都提取分離,并將這些物質進行回收,最終將燃料氣輸送到玻璃廠時,幾乎等同于天然氣的純凈程度。四是經濟社會效益。項目建成后,每年燃氣銷售就可實現利稅1.5億元。同時,年可節約人力資源1200人,節約企業用地400畝。 (三)兼并重組 隨著沙河市玻璃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總量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高,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為著力解決現有玻璃企業“散”、“亂”、“小”現象,沙河市委、市政府按照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要求,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穩定推進”的原則,引導全市擁有浮法生產線的重點骨干玻璃企業進行重組,于2010年10月23日組建成大型玻璃集團——中國沙玻集團。組成企業有沙河市安全實業有限公司、河北長城玻璃有限公司、河北迎新玻璃集團有限公司、沙河市德金玻璃有限公司、河北正大玻璃有限公司、河北鑫利浮法玻璃有限公司、河北元華浮法玻璃有限公司、河北吉恒源實業集團、河北大光明實業集團、河北海生實業集團等10家重點玻璃企業。 沙玻集團總資產100億元,擁有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43條,日熔化量達2.73萬噸級,能生產厚度為1.0~19毫米不同品種、不同規格的優質浮法玻璃,年可產平板玻璃1.4億重量箱,年銷售額超過180億元,生產規模居全國第一,各項產品獲得“中國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對于沙玻集團,沙河市委、市政府將在資源配置、財稅政策、要素供給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促其建成全國最大、品種最全、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大型玻璃集團公司。 (四)行業自律 1.價格協調 沙玻集團成立后,定期召集成員企業召開價格協調會議。通過了解企業產能、實際產量、企業庫存、產品銷售情況等協助企業制定銷售策略。協調企業銷售價格,避免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 2.優化產品線 沙玻集團成立后,協調各成員企業調整生產品種,根據各企業生產線實際情況,調整超薄玻璃、普通浮法玻璃、超厚浮法玻璃等生產品種,避免企業集中在4、5、6毫米這些普通品種上競爭;集團鼓勵成員企業發展特種玻璃產品,謀劃建設了在線LOW-E玻璃、高硼硅玻璃、自潔凈玻璃等高端品種。 3.嚴格行業自律 企業應嚴格自律,規范競爭行為,制止低價傾銷,遵循“誠實守信”,杜絕暗箱操作,不搞價格競拼。在相互溝通、交流的基礎上,共同采取調整產品品種結構,避免同質產品競爭,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依據產品實際成本將售價控制在合理范圍,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建議由建材聯合會牽頭,組織重點玻璃企業參與,制定行規行約,共同約束市場行為,為企業謀求正常的產品利潤。 二、下一步的工作措施和要求 為貫徹國務院41號文件精神,響應中國建材聯合會和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號召,發揮帶頭作用開展《平板玻璃行業標本兼治若干工作措施》各項工作落實,結合沙河產業聚集區自身特點,沙河玻璃產業要積極探索轉型升級的實現路徑,從以下方面入手制定合理目標、明確可行的實現路線,并按照論壇會議的精神精心部署,調整完善形成區域發展戰略。 (一)把節能減排提高到應有的高度。 隨著節能減排成為國家政策,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將會不斷提高,環保執法力度將不斷加強,排放是否達標不僅成為生產線生產的前提,也將成為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因此,下一步沙河玻璃產業的目標是必須達到國家標準、地方排放標準的要求,達不到標準的一律停產。為此,要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作為一項自律內容,主動開展區域內的自查自糾,把排放是否達標作為生產線能否復產和新線點火的前提條件,同時積極配合環保部門的環保檢查,完善在線監測設施。 二是加大環保投入,提高玻璃熔窯大氣排放裝備比例,普及除塵、脫硫脫硝、余熱利用一體化技術。 三是主動優化燃料結構,積極采用清潔燃料,減少直至杜絕使用劣質燃料。 (二)嚴控新增產能。 目前沙河地區是全國玻璃產業最為集中的區域,也是地方支柱性產業。沙河地區的地位和作用,決定在化解產能過剩,特別是控制新增產能方面能夠發揮一定的示范作用。為此,下一步的目標是,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新增產能,2015年至2016年兩年內承諾不再新增產能。為此,要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轉變發展方式,通過優化存量保持經濟發展,把不再新建生產線作為一條底線、紅線。 二是堅決完成淘汰落后指標。盡快對前期建設的產品質量水平較低、能耗高、規模小、排放不達標的生產線進行排查,加大能耗、環保、質量執法力度,凡能耗、環保、質量達不到國家相關標準要求的生產線,要限期整改,整改達不到要求的要予以停產、關閉、淘汰。 三是加大兼并重組力度,有力推進沙河區域內玻璃企業以資產為紐帶的整合,并通過整合,對有條件的企業實施技術改造,達到提升技術裝備、能耗、環保、質量水平的目的。 (三)通過技術創新延伸產業鏈 沙河不僅有40多條平板玻璃生產線,還有600多家加工玻璃企業,在總體上形成了上下游相配套的產業體系。應該說沙河產業集群的發展是得益于這個產業體系的。但效益水平仍然不高,說明提高產品附加值做的還不夠,還要進一步向下游延伸產業鏈。下一步的目標是,進一步發展深加工,大幅提高平板玻璃自用率,提高玻璃加工產品工業增加值比重。為此,要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加強區域內平板玻璃廠家和加工廠家的配合,從產品質量、規格品種、包裝庫存等方面開展合作,逐漸形成平板和加工需求基本協調的產業格局。 二是大力發展深加工,進一步豐富產品品種,逐漸形成高端為主、覆蓋家裝、建筑、電子、交通運輸等應用的安全、節能玻璃深加工產品體系,建設更高層次的產業聚集區。 三是積極參與浮法二代技術創新、節能減排技術裝備等行業共性技術的開發和實驗,為開發新產品、應用新技術、延伸產業鏈創造條件。 (四)提高產品質量 提高產品質量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從沙河地區玻璃產業發展歷程而言,提高產品質量水平具有特殊意義。我們將從淘汰落后、提高裝備水平、加大節能、環保投入力度、使用優質原燃材料等途徑入手,把大幅度提高優質浮法比重作為提高產品質量的基本要求。 (五)創新銷售模式 以往玻璃行業的營銷模式離不開中間商環節,割裂了與下游市場的聯系,也影響了企業的效益水平。同時國際化、網絡化、信息化的發展對傳統營銷模式提出了嚴重挑戰,都亟需我們創新營銷模式。沙河的部分企業在電子商務、玻璃期貨方面開展了積極的探索實踐,取得了一定效果。下一步,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圍繞開展直銷、開展玻璃期貨、網絡營銷和國際化經營四個方面積極試點、認真總結,找出符合我國玻璃行業特點的營銷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