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是建材工業轉型升級唯一選擇 |
|||
來源:中國建材報 | 發布時間:2015年08月31日|||
摘要:
對未來我國制造業來說,從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四個方面,明確提出制造業的任務就是要轉型升級,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由‘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就要求我們建材工業必須走綠色發展之路。面對日益嚴峻的經濟形勢和資源環境約束,建材工業走綠色發展之路是唯一選擇。 |
|||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建材行業整體情況不容樂觀。在這種形勢下,行業下一步發展方向在哪兒?企業規劃重點該放在哪些領域?市場上的亮點又在哪里?行業主管部委下一步工作部署重點是什么? 帶著以上業內關注的焦點問題,中國建材報記者采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巡視員呂桂新。呂桂新明確指出,面對日益嚴峻的經濟形勢和資源環境約束,制造業的任務就是轉型升級,建材工業走綠色發展之路是唯一選擇。生產過程協同資源化處理城市及產業廢棄物,是建材工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利用自身特殊功能,由單純的生產行業向環保產業發展的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資源綜合利用企業一定要將現行優惠政策學好、用好,在綠色節能建材和行業節能減排方面發揮更好的示范帶頭作用。 行業整體不景氣 新型建材是亮點 “上半年,整個建材行業面臨產能嚴重過剩,需求增長嚴重不足,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內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加大的困難情況。上半年,建材行業增速大幅度下降,價格下滑,效益銳減,虧損擴大,經濟下行勢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扭轉。”采訪一開始,呂桂新就向記者介紹起行業上半年的整體狀況,其表情頗為凝重。 從上半年的生產情況來看,建材工業的增加值增速為6.8%,同比回落3.7個百分點,說明行業上半年情況不是很景氣。全行業整體效益滑坡,虧損面在擴大。建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為33286億元,同比增長4.4%,增速回落8.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1931億元,同比下降4.2%,虧損企業6389戶,同比增長13.7%;虧損企業虧損額265億元,同比增長36.3%。 “從統計數據來看,我國建材工業總體形勢不是很好,但企業不能因此而悲觀。這主要是當前經濟下行大環境所造成的,建材行業身處其中,是不可能獨善其身的。企業要善于在困難中看到商機和光明,發現亮點。”呂桂新一邊分析數據,一邊為行業和企業發展提振信心。 他分析認為,上半年雖然行業整體形勢下滑,特別是傳統建材,水泥、玻璃等產業的形勢非常不好,但新型建材的生產銷售還是很不錯的,其效益一直在提升。尤其砂石骨料、磚瓦建筑砌塊、輕質建材、技術玻璃及水泥制品等產業效益仍然保持較高增速,較傳統建材發展勢頭好很多。這就給了我們啟示,做建材不能總抱著傳統建材不放,發揮自身優勢,發展新型建材,做長產業鏈,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內涵式發展已成定局 綠色建材乃大勢所趨 “上半年行業形勢整體不是很好,這也是當前經濟新常態下的一種反映。面對新常態,我們要適應新常態、認識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下一步,企業要切實轉變發展方式,要從數量和規模擴張的發展方式轉變為內涵式發展,提質增效,更加注重創新發展、轉型發展、融合發展、綠色發展。”呂桂新結合國家部委出臺的相關政策,為記者介紹了我國建材行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及其保障措施。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制定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方案》提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轉變城鄉建設模式和建筑業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質量。 《方案》明確提出了幾項任務,其中一項就是大力發展綠色建材,并明確指出,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安全耐久、節能環保、施工便利的綠色建材。其中,包括加快發展防火隔熱性能好的建筑保溫體系和材料,積極發展燒結空心制品、加氣混凝土制品、多功能復合一體化墻體材料、一體化屋面、低輻射鍍膜玻璃、斷橋隔熱門窗、遮陽系統等建材;引導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的發展利用,到2015年末,標準抗壓強度60兆帕以上混凝土用量達到總用量的10%;大力發展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深入推進墻材革新,城市城區限制使用黏土制品,縣城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等。 《方案》要求,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工業和信息化、質檢部門盡快研究建立綠色建材認證制度,編制綠色建材產品目錄,引導規范市場消費;質檢、住房城鄉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加強建材生產、流通和使用環節的質量監管和稽查,杜絕性能不達標的建材進入市場;積極支持綠色建材產業發展,組織開展綠色建材產業化示范。 今年5月,獲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中國制造2025》總體方案,也明確提出用30年左右的時間,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制造業發展的制造強國。第一個十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到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制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所以,對未來我國制造業來說,從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四個方面,明確提出制造業的任務就是要轉型升級,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由‘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就要求我們建材工業必須走綠色發展之路。面對日益嚴峻的經濟形勢和資源環境約束,建材工業走綠色發展之路是唯一選擇。”呂桂新分析強調。 資源綜合利用仍然是重點 企業要吃透用好國家政策 “近年來,工信部配合住建部《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在發展綠色建材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將把綠色建材的發展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資源綜合利用的新型綠色節能建材。”在介紹完行業重點發展領域后,呂桂新又向記者介紹了近幾年工信部在發展綠色建材方面所做的工作和下一步的工作規劃。 近幾年,工信部一是制定《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明確提出,為了促進建筑業產業化,將建筑部品化作為建材業發展重點,并組織實施綠色建材發展規劃,利用技術改造等渠道,引導新型建材、節能建材、模塊化部品化新產品發展,大力推進建筑部品化,同時加快建筑部品標準化發展,強化建材標準和工程標準的制修訂,引導行業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 二是積極推進《綠色建筑行動方案》,著力加大頂層設計和試點示范,推廣和應用綠色建材。工信部和住建部組建綠色建材推廣和應用協調組,成立高性能混凝土推廣應用技術指導組,制定《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要求綠色建筑、綠色生態區、政府投資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建設項目,必須使用獲得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的產品。 三是利用建材工業的特殊優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如利用水泥窯特點協同處置城市垃圾和產業廢棄物等。為此,工信部聯合7個部委下發了《關于促進生產過程協同資源化處理城市及產業廢棄物工作的意見》。這也是建材工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利用自身特殊功能,由單純的生產行業向環保產業發展的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 據呂桂新介紹,工信部剛剛搬進來的辦公樓就是“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公共機構節能關鍵技術研發及示范”項目,按照綠色建筑設計和施工,并帶頭推廣應用綠色建材。他說:“政府部門帶頭使用綠色建筑,公共建筑帶頭應用綠色節能建材,對企業來說,這也是大力支持的一個具體體現。” “下一步,工信部將抓緊制定相關規劃、政策和標準,更好地服務綠色建筑,貫徹執行‘中國制造2025’戰略,統籌我國建材工業的發展。”呂桂新向記者透露。 一是研究編制“建材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制定相關政策和標準,加快發展綠色建材、節能建材、部品化模塊化建材;加深與建筑業深度融合,支持創新發展,鼓勵開發適合建筑業轉型和綠色建筑、節能建筑所需要的新型材料。 二是加大綠色建材的推廣應用,會同住建部盡快發布綠色建材評價管理辦法的實施細則、部分產品的評價及具體技術要求、混凝土綠色生產技術評價管理辦法、綠色建材推廣應用行動計劃等。 三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包括城市拆遷改造等所遺留下來的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爭取將相關技術列入《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中,將相關產品納入資源綜合利用稅收鼓勵范疇;擬制定建筑垃圾綜合利用企業規范條例,規范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 在采訪即將結束時,呂桂新向記者介紹了他前不久剛剛參觀調研過的一家資源綜合利用做得非常好的企業的情況。 山東宏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擁有大規模生產新型綠色節能建材的現代化工廠,所生產的輕鋼裝配式復合板、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輕質復合內墻板等系列產品,應用了泡沫混凝土、結構力學設計、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等技術,產品輕質保溫、與建筑同質同壽命;容積率小,施工方便,提高有效使用面積,降低施工成本。產品綜合性價比高,目前在工業和民用建筑工程中有較好應用,獲得了應用方和業主的一致認可。 宏德新材料公司產品生產所需部分原料為工業廢棄物,屬于資源綜合利用,可以享受一些國家政策方面的優惠。 他舉例介紹說,今年財政部出臺了兩個文件,一是財稅〔2015〕73號《新型墻體材料增值稅政策》,對納稅人銷售自產的列入本通知所附《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的新型墻體材料目錄》的新型墻體材料,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50%的政策;二是財稅〔2015〕78號《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即征即退的增值稅方面,最低可以享受50%的優惠,最高可享受75%。國家出臺的這些政策,像宏德新材料公司這樣的企業,就一定要學習好、領會好,并用好、用透,借助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相關政策,讓自己的先進技術與裝備、產品更快地占領市場,逐步取代市場上那些落后的工藝、技術與產品,在綠色節能建材領域和行業節能減排方面發揮更好的示范帶頭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