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山東玻纖近日發布的2024年年報,公司2024年營業總收入20.06億元,同比下降8.89%;歸母凈利潤虧損9893.05萬元,上年同期盈利1.05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1.61億元,上年同期虧損7177.95萬元。
4月16日,山東玻纖召開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對公司業績下滑利潤虧損原因等投資者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回復。
回答:影響公司業績的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受國內、國際宏觀經濟形勢影響,盡管玻纖紗從去年開始已經多次復價,市場需求逐步回升,但價格處于低位。報告期內公司采取降本增效、內涵提升、兩化融合、成本模塊化管理等措施,開展產品質量競賽、經營質量競賽等活動,精益組織生產,生產成本進一步下降,但不足以抵減產品價格下降及銷量減少帶來的影響。綜上原因,導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減少。
2.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大幅減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回答: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下滑,主要是由于報告期內公司收到的稅費返還減少,以及購買商品、接收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所致。
3.公司去年 8 月底披露的回購方案,目前進展如何?
回答: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公司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 6,220,980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0182%,回購成交的最高價為 5.30 元/股,最低價為 4.08 元/股,支付的資金總額為人民幣29,988,522.56 元(不含印花稅、交易傭金等交易費用)。
回答:根據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協會統計,2024 年我國玻璃纖維及制品出口總量首度突破 200 萬噸,達到 202.2 萬噸,同比增長 12.5%;出口金額27.9 億美元,同比增長 4.9%。此外,我國玻纖企業所屬海外生產基地 2024 年共實現玻璃纖維紗總產量 66.4 萬噸,同比增長 8.5%。近年來,國際局勢緊張,地緣沖突加劇,導致歐美等地能源資源成本快速上漲,國內則在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賦能等方面持續進步,不斷提升我國玻璃纖維及制品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優勢。
回答:報告期內,公司多措并舉優供應、穩銷售、強研發,經營保障得到了有效增強。建立“供應-生產-研發”一體化協作機制,通過技術替代、高中低品位原料配比等方式,豐富原料供應渠道,掌握采購主動權。積極推進新市場開發,外貿市場重點開拓日韓、歐洲、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公司被認定為山東省“一企一技術”研發平臺。
6.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仍為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回答:公司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主要是由于報告期收回投資收到的現金增加,以及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投資支付的現金增加所致。
回答:公司未來一是聚焦降本提質增效,聚力補鏈強鏈延鏈。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完善高強高模纖維產品矩陣。二是加快布下游復合材料和玻纖制品等領域,通過與下游企業開展“輕資產合作”模式,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
回答:首先,《玻纖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出,將著力提升企業生產線技術水平并淘汰落后產能,行業集中度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有望打開平穩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其次,依靠技術創新和進步,玻纖下游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一方面,技術進步使玻璃纖維紗生產成本降低,替代其他材料的性價比更高;另一方面,技術進步使玻璃纖維紗性能提升,進而拓展在高端領域可實現的應用場景。在雙碳戰略目標下,綠色節能、低碳環保的意識逐步增強,玻纖在汽車輕量化、風機大型化、光伏覆蓋化等新能源環保領域的滲透率將得到有力提升。最后,龍頭企業依靠技術創新實現產品性能提升,能夠進入具有較高技術壁壘的高端應用領域,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優勢將更加明顯。
回答:公司沿著“補齊供應鏈、強化生產鏈、延伸產業鏈”的發展路徑,把握“高端化、數智化、專業化、國際化”發展方向,堅持“內涵發展”和“資本運作”雙輪驅動,以玻纖為基礎業務,推動“纖維+制品”布局,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加快培育新興動能和效益增長極,加強國際化布局力度,聚力建設纖維及復合新材料產業集群,做“全球創新低碳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引領者”。
10.能否請您介紹一下本期行業整體和行業內其他主要企業的業績表現?
回答:公司已于 4 月 15 日披露 2025 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實現扭虧為盈。行業其他主要企業請您關注其相關公告。
回答:公司將立足玻纖及復合材料領域的產業優勢,堅持“高端化、數智化、專業化、國際化”發展方向,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培育新的效益增長極,聚力建設纖維及復合新材料產業集群,構建“一個產業基礎+兩大產品市場+三個業 務延伸方向”的產業格局,即“以玻璃纖維 產業為基礎業務,以高性能玻纖產品和高性能復合材料為兩個增長點,以綠色低碳節能材料領域、交通輕量化領域、碳纖維復合材料領域為三個產業延伸方向”,不斷完善產品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做全球創新低碳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