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视频二区_日本爱爱_www.亚洲_免费观看黄色一级大片_日日艹夜夜艹_黄免费在线

注冊
十四五規劃
您當前所在位置:

《山東省建材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發布

來源:山東省工信廳  撰稿人:  發布時間:2022年10月12日 瀏覽:
摘要:

根據最新印發的《山東省建材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山東建材工業將瞄準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加速結構優化調整,到2025年,建材工業產值達到7000億元,前10家建材企業產值占行業總量的比重達到30%,培育千億級企業1家,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5個,工業固體廢棄物在建材生產中的應用比重達到70%左右。

山東省建材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

前  言

山東是建材生產和消費大省,現已形成門類眾多、配套完備的建材工業體系。“十三五”以來,全省建材工業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在產業結構、業態模式、智能制造和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同時也存在部分建材產品產能過剩,新興產業支撐作用不強,產業鏈延伸不足,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等諸多問題,不同程度地影響和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實現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重要時期,也是我省邁入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征程的關鍵時期。在這種形勢下,我省建材行業前景良好,空間廣闊,但面臨的環境和形勢正發生深刻變化,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建材工業發展的主旋律。

為貫徹落實《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山東省“十四五”制造強省建設規劃》,實現建材工業“宜業尚品、造福人類”的發展愿景,科學、高效地引導全省建材工業高質量發展,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了《山東省建材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

第一章 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全省建材工業全面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要求,積極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穩步提升,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規模總量位居全國前列

2020年,全省建材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760億元,占全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6.8%,占全國建材工業總量的10.3%,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山東建材工業擁有水泥、混凝土及制品、平板玻璃、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防水材料等特色優勢產業,部分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

表1  2015-2020年山東省部分建材產品產量

產品 

單位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水泥

萬噸

15174

16080

15300

12280

14357

15768

水泥熟料

萬噸

8174

8648

7891

7597

8119

9100

平板玻璃

萬重量箱

7346

6794

7232

7489

7109

7782

陶瓷磚

億平方米

8.8

8.68

6.3

1.9

2.62

2.69

衛生陶瓷

萬件

193.6

143.1

163.8

193.1

231.1

247

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

萬平方米

816.3

807.2

1000.1

374.7

103

140.9

天然花崗石建筑板材

萬平方米

6640.1

6343.6

2946.6

1964.5

919.1

614.5

商品混凝土

萬立方米

8147.9

8787.7

9431.3

6967.7

13632.6

18724.4

瀝青和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億平方米

2.16

2.62

2.03

2.21

2.64

4.0

玻璃纖維紗

萬噸

156

172

172

147

154

160

石膏板

億平方米

10.2

6.8

7.7

6.3

4.9

5.1

資料來源:山東統計年鑒和山東建材工業協會

二、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十三五”期間,全省建材工業科技投入力度不斷加大,2019年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25%,規模以上建材企業新產品項目數量和銷售收入占全省工業新產品項目和銷售收入總量的比重穩步提升,比2015年均增加0.8個百分點。金晶科技的超白玻璃、中材高新的微晶氧化鋁陶瓷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魯中耐材的鎂鐵鋁尖晶石磚國際領先、國內獨有,石油壓裂支撐劑、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等新產品逐步實現產業化。擁有齊魯工業大學、中材高新、泰山玻纖和威海拓展的功能陶瓷、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等領域的省級重點實驗室,淄博工陶耐火材料和山東魯陽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國家級),成立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超白玻璃和山東省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三、新舊動能轉換成效明顯

全省建材工業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水泥行業,嚴禁新增產能,未新增熟料生產線,42.5等級及以上高標號水泥占比進一步提升。平板玻璃行業,淘汰落后產能,采用浮法工藝生產,產品檔次較高,差異化特征明顯。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實施智能化綠色化生產工藝流程改造,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石材行業,加大對加工企業的整頓力度,不斷延伸產業鏈,由單純的開采加工型逐步向加工與服務型轉變。泰山玻纖玻璃纖維紗產能居國內第二、全球第三;山水集團水泥熟料產能居全國第六;金晶集團、中玻控股、山東巨潤3家玻璃企業產能占全省玻璃總產能的83%。

四、產業集群效應凸顯

玻璃行業形成以棗莊滕州、濰坊臨朐為代表的工藝玻璃加工集散地,以青島為代表的玻璃出口貿易集散地,以濟南地區為代表的玻璃深加工企業聚集地,在國內玻璃市場具有重要的影響力。以淄博淄川和臨沂羅莊為代表的綠色建筑陶瓷產業基地,加快轉型升級步伐,集聚效應逐步顯現。石材行業初步完成產業整合,擁有平邑等產業基地為主的生產加工、貿易基地,平邑石材的聚集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在全國石材行業居重要地位。濰坊壽光和德州陵城是全國最大的建筑防水卷材和土工合成材料生產基地。玻璃纖維行業形成了泰安、臨沂等玻璃纖維生產基地,產能和技術居全國前列。裝配式建筑產業加快發展,創建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123個,萬斯達集團、萊鋼集團、北匯綠建集團、連云山集團等33家企業獲批為國家級企業類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濟寧嘉祥高鐵產業園獲批為國家級園區類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  

五、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

全國首條世界級低能耗新型干法水泥全智能生產線落戶泰安中聯水泥,成為水泥行業智能制造示范引領基地。東華水泥積極推進智能化創新應用,與阿里云公司研發的國內首個水泥“工業大腦”2019年通過驗收上線運行,率先建立的淄博市首個工業5G技術應用場景和智能物流系統已投入使用。金晶集團已全部實現物資電子采購。泰山玻纖年產12萬噸無堿玻纖池窯拉絲生產線成為全球產能最大的玻璃纖維生產線之一,列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第一批重大優選項目,大型玻璃纖維生產性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工程列入工信部、財政部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海爾COSMOPLAT與淄博建陶和萊州石材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徹底改變傳統產業發展模式,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六、綠色發展步伐加快

貫徹落實國家和山東省環保政策和相關污染物排放標準,水泥、玻璃等行業采取錯峰生產、提升控制工藝和環保裝備等措施,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濃度,部分企業實現超低排放。努力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污泥和危廢生產線建設,18家水泥熟料企業被國家工信部評為綠色工廠。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利用采選礦尾礦、各類工業副產石膏、冶煉渣、粉煤灰等生產礦渣微粉、砂石骨料、建筑陶瓷、新型墻體材料等綜合利用取得新的積極進展。魯碧建材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擁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礦渣微粉和冶金原料生產線。

第二章 發展環境

一、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

“十四五”時期,山東省建材工業仍將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處于穩定發展階段。預計“十四五”期間,山東省水泥、砂石骨料、混凝土制品總體需求將保持平穩,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防水材料等產品需求呈現穩定增長態勢,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的需求將會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兩新一重”和海洋強省建設將有力拉動建材內需。我國將逐步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推進“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的“兩新一重”建設以及海洋強省建設,更有利于發掘國內及山東省市場對基礎建筑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等產品需求,擴大市場空間。山東省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深化美麗鄉村和美麗村居標準化建設,也有利于拉動山東省建材內需。

新舊動能轉換試驗區建設為建材產業注入新活力。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將培育壯大新材料產業,為建材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無機非金屬新材料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將為國防軍工、航空航天、交通建設、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領域提供強力支撐,是全省建材工業實現動能轉換的主要方向和抓手。

綠色建材和裝配式建筑拓展新型建材發展空間。山東省把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作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40%以上的發展目標。在政策推動和消費升級的雙重驅動下,裝配式建筑和綠色建材產業進一步協同發展,將促進形成以優勢企業為核心、涵蓋全產業鏈的裝配式建筑產業集群。

“一帶一路”將提升山東建材工業的國際競爭力。山東省是沿海經濟大省和“一帶一路”海陸交通的重要節點,借助膠州、臨沂“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和山東省交通便捷的優勢,通過國際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管理、技術以及國際化人才,提升國際合作的水平和層次,推動建材產業國際化布局,引導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

二、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

首先,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對產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挑戰。當前山東省建材工業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突出,建材新興產業規模較小,產品質量品牌建設有待提升,亟需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產業融合進程,實現品牌高端化,以滿足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和消費升級對建材產品的市場需求。第二,嚴格的生態環保政策對山東建材工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山東省出臺了水泥、玻璃等行業的配套環保政策,七個城市被列入“2+26”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將面臨更加嚴格的大氣污染和環保管控措施約束。資源和環境約束的日趨增強必將進一步倒逼山東省建材工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第三,山東省部分傳統優勢產業,如石材、建筑陶瓷等是國際融合度較高的產業,在產業規模大幅度萎縮的情況下,將對全省建材產業鏈、供應鏈和外貿預期帶來較大影響。

第三章 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創新為驅動,以智能化,綠色化為引領,以節能,減排,降碳為重點任務,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高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培育優良產業生態,開創新時代山東省建材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二、發展原則

——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推進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完善以企業為主導的創新體系,圍繞行業關鍵共性問題,加強技術聯合攻關,實現共性和關鍵技術突破,補齊產業短板,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產業整體技術創新水平。

——堅持鏈式發展。不斷優化提升建材產業鏈,加快構建龍頭牽引更加有力、銜接配套更加緊密、雙創要素更加集聚、區域布局更加合理的優良產業生態。培育行業領航企業,推進產業鏈上下游整合,促進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堅持綠色低碳。加快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淘汰低端低效產能,推動產業綠色轉型,促進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建立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建材產業體系,走綠色低碳、清潔安全、提質增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堅持安全可控。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產業基礎能力,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重視工業生產控制系統網絡安全,提升建材職業健康安全保障,重視企業生產安全,提高行業支撐能力。

三、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發揮領航企業帶動作用,攻克一批關鍵技術,不斷“強鏈補鏈延鏈”,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形成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生產性服務為支撐、建材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推動山東建材工業向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到2025年,建材工業產值達到7000億元,前10家建材企業產值占行業總量的比重達到30%,培育千億級企業1家,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5個,規模以上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2%,工業固體廢棄物在建材生產中的應用比重達到70%左右。

第四章 發展重點

一、水泥行業

整合退出低效產能。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嚴禁新增水泥熟料、粉磨產能,嚴禁省外水泥熟料、粉磨產能轉入我省。優化產業布局,除特種水泥和化工配套水泥生產線外,2500噸/日以下的水泥熟料生產線全部整合退出,直徑3.2米及以下水泥磨機全部整合退出,退出產能可進行減量置換。通過產能置換新建的水泥熟料生產線規模不得低于4000噸/日,水泥磨機直徑不得小于3.8米。

拓展延伸產業鏈條。推動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砂石骨料+水泥制造+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全產業鏈發展。圍繞水泥產業鏈加快突破骨料、商混、水泥制品、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補短板領域。培育“領航型”企業,推動水泥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支持濟南、青島、煙臺、濟寧、濰坊、棗莊、泰安、日照、聊城等城市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產業鏈,積極打造集裝配式建筑技術研發和部品生產、應用于一體的綜合產業集聚區。

加快發展特種水泥。鼓勵發展硫(鐵)鋁酸鹽水泥、海洋工程等腐蝕環境用特種水泥、極地工程等低溫環境用特種水泥,發展滿足海洋、港口、核電站、隧道、高速公路等特殊工程、特種環境和新領域的高端特種水泥。

提升技術裝備水平。集中攻關水泥窯替代燃料技術、全流程智能化生產線技術、特種工程用水泥先進生產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開發推廣新型裝配式主體、圍護結構構件的節點連接技術;鋼結構部件防火、防腐預處理技術;裝配式建筑內外墻板、保溫裝飾一體板等裝飾部品的耐久性涂裝技術;建筑門窗、屋面板、圍護墻板等圍護部品的防水密封技術,隔斷墻體、集成墻面等的工廠化管線綜合集成技術。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筋和消能減震、預應力技術的集成應用。加快發展燃料替代的新技術、新裝備。

積極推進協同處置。加大對大宗固廢、生活垃圾和城市污泥的協同處置力度。研發水泥窯協同處置工藝技術及裝備,完善和推廣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污泥技術,加大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和生活垃圾的推廣力度,提升水泥窯服務城市功能。  

二、平板玻璃行業

優化空間布局,提高產業集中度。重點建設完善滕州、巨野現代玻璃產業基地,支持濟南、德州、臨沂、威海深加工玻璃聚集地和臨朐玻璃貿易集散地發展,培育淄博功能玻璃生產基地和青島出口貿易集散地,優化空間布局。大力培植規模較大、技術水平較高、具備較強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號召力的省內龍頭企業,培育打造為“領航型”企業,發揮其帶頭引領作用,促進產業集約集聚發展。

攻克關鍵技術,補齊產業空白。集中攻關高硼硅玻璃生產工藝及裝備、高檔汽車用三銀LOW-E鍍膜等關鍵技術。推廣鋼化真空玻璃生產裝備、碲化鎘發電玻璃成套制備等技術,發展玻璃搬運機器人、平板玻璃垂直堆垛機、數控拉邊機、新型垂直攪拌器、熔窯組合式投料裝備等自動化生產關鍵裝備。加快發展光伏玻璃、基板玻璃,補齊產業空白。

發展高端產品,延長產業鏈條。嚴格執行行業準入、能耗、大氣污染排放標準,從生產工藝、產品質量、環保等方面淘汰不達標產能,鼓勵企業使用電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嚴格執行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嚴禁普通建筑玻璃新增產能。重點發展節能安全玻璃、交通領域玻璃、家電玻璃等鍛長板產品,加快發展低輻射鍍膜玻璃、超白玻璃、高透型鍍膜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多色鍍膜玻璃制品等建筑節能安全玻璃,提高精深加工用玻璃原片比重。

三、建筑衛生陶瓷行業

做優做強兩大基地。做優做強淄博和臨沂建筑陶瓷生產基地,支持淄博淄川建陶創新示范園和臨沂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示范園建設。以淄博淄川新型綠色陶瓷園區為代表的淄川產區向原料、模具生產、機械裝備以及研發設計、金融保險、物流配送等配套產業的陶瓷物流集散地方向發展。以臨沂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示范園為代表的羅莊產區向研發設計、檢驗檢測、品牌孵化、智能生產于一體的現代陶瓷產業轉型發展。  

加強區域品牌建設。重塑淄博建筑陶瓷品牌,全力打造“當代國窯”淄博建筑陶瓷品牌及骨干企業品牌,重塑行業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鼓勵建筑衛生陶瓷骨干企業加強培育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建立以質量和信譽為核心的企業品牌管理體系,加強山東省建材品牌文化建設和品牌宣傳推廣。

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推廣高溫煙氣和污水處理陶瓷膜材料的制備技術,鼓勵陶瓷薄型化工藝裝備技術開發與應用,重點研制干法制粉、噴墨打印、增材制造、陶瓷原料制備控制系統、壓機控制系統、機器人注漿修坯、機器人施釉、產品智能檢選和包裝碼堆等技術裝備,加快窯爐、噴霧干燥塔等設備節能改造。

發展新型陶瓷和功能陶瓷。重點發展陶瓷復合保溫裝飾一體板等綠色化、復合化、功能化產品、滿足裝配式裝修要求的干式施工的墻地面系統、整體廚衛等集成產品,發展泡沫陶瓷、陶瓷透水磚等采用工業廢棄物和低品位原料開發的陶瓷磚產品,發展高溫非氧化物陶瓷、節水型衛生陶瓷、輕質保溫裝飾陶瓷磚等高端陶瓷產品。大力推進陶瓷磚產品薄型化,推廣耐磨、耐污、防滑、保溫等多功能型新品種應用。

四、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行業

培植龍頭骨干企業。積極培育具有較強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號召力,對產業鏈條、產業集群集成能力和帶動作用強的龍頭骨干企業,支持企業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發揮龍頭骨干企業優勢,帶動中小微企業快速成長。

做優做強產業集聚區。重點建設威海、泰安、德州、濰坊等復合材料制品產業園,支持沂源等復合材料產業園建設。做優做強泰安泰山和臨沂沂水玻纖產業集群、德州武城縣和濰坊安丘玻璃鋼產業集群,以園區為平臺,鼓勵引進一批高精尖項目,實現產業差異化發展、規模化提升。

發展高性能玻璃纖維及制品。鼓勵發展超細、高強高模、耐堿、低介電、低膨脹、高硅氧、可降解、異形截面等高性能玻璃纖維及玻纖制品。圍繞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規模化飼養場、農業大棚等領域需求,研發推廣玻璃纖維增強熱塑性、熱固性復合材料產品,基建工程用玻璃纖維復合格柵。

五、砂石骨料行業

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全面推廣利用尾礦、廢石等生產機制砂石,積極推動對建筑垃圾的資源化處置。統籌資源稟賦、經濟運輸半徑、區域供需平衡等因素,重點建設大型砂石骨料生產基地及智能化、綠色化生產線,保障高品質砂石供給能力。重點發展 200-800 萬噸級砂石骨料生產線,培育千萬噸級現代化機制砂石示范企業。

提升工藝裝備水平和產品質量。強化砂石與混凝土、預制件等下游標準聯動,推進砂石產品及生產裝備標準化、系列化。鼓勵以機制砂石的顆粒整形、級配調整、節能降耗、綜合利用等關鍵技術和工藝為重點開展技術改造與創新,加強關鍵裝備研發推廣,提高工藝裝備的自動化、機械化程度。開發推廣適合砂石骨料行業的智能設備、控制系統、檢測設備,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對砂石產品粒形、級配、產出率的控制能力,提高產品質量。

六、防水材料行業

推進集約集聚發展。積極扶持具有一定規模的防水企業在技術創新、標準引領、產品創新、品牌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注重規模企業帶動中小防水企業,逐步擴大中小防水企業知名度,形成產業集群優勢。重點發揮產業集群效應,推動行業生產和施工向規范化、規模化發展。將壽光防水行業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創新型、規范化、規模化、高端化、標準化的新型防水材料產業集群。

發展新型高端產品。淘汰500萬平方米/年(不含)以下的改性瀝青類防水卷材生產線和瀝青復合胎柔性防水卷材生產線。重點發展高分子和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自粘防水卷材、防水保溫一體化材料,積極推廣綠色環保防水涂料等產品應用。提升新型防水材料的制造水平,加快高分子防水產品開發。研發施工簡單便捷化、使用壽命長的新型防水材料,推廣應用熱塑性聚烯烴(TPO)、增強型聚氯乙烯(PVC)卷材,開發全自動數控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環保型防水涂料及高分子防水卷材先進生產裝備,推廣應用全自動控制、數控配料、自動包裝、自動碼垛技術和設備,推動行業生產和施工一體化。

七、石材行業

培優做強產業基地。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培育壯大平邑、萊州、五蓮、鄒城石材產業基地,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石材交易物流集散地,加快榮成、泗水、汶上等石材園區建設,推進平邑石材在豐陽鎮規劃建設齊魯紅石小鎮,促進石材加工業匯聚,發展石材展示、交易專業市場,優化功能分布。

提升品牌影響力。提升山東石材行業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鼓勵建材骨干企業加強培育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建立以質量和信譽為核心的企業品牌管理體系。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實施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質量自我聲明和質量追溯制度,加強產品質量管理,提升品牌影響力。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整合國內外石材資源,打造山東石材品牌。

發展精深加工產品。重點發展中高檔建筑裝飾板材、復合板材等精深加工產品,以及異形產品、石雕石刻工藝品、拼花產品、文化藝術品等高附加值的創意設計新產品。利用石材加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石粉和石碎粒配套發展人造石材制造等資源綜合利用產品。

八、石膏及石膏制品行業

加強新型石膏制品的研發應用。限制新建產能3000萬平米以下的石膏板生產線,淘汰年產能1000萬平米以下的石膏板生產線。加快高強、耐水、輕質、保溫隔熱等特點的節能環保型磷石膏輕質隔墻板、磷石膏抹灰砂漿等磷石膏新型建材應用。重點發展建筑石膏粉、石膏砂漿、抹灰石膏、石膏砌塊、無紙面石膏板、裝配式墻板、功能性石膏板、自流平材料、高強石膏粉等以及石膏晶須、制硫酸副產水泥等高附加值產品。

提高脫硫石膏、磷石膏綜合利用水平。以高值化、規模化、集約化利用為重點,圍繞脫硫石膏、磷石膏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技術裝備,改善生產工藝和拓寬下游應用領域,建立完善的脫硫石膏、磷石膏綜合利用產業鏈,推進深度資源化利用。以濟寧、濱州為重點,建立“工業副產石膏-粉體-建材產品-工業副產石膏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條,強化技術支撐,培育示范企業,實現工業副產石膏的高效利用。

九、耐火材料行業

突出發展重點產品。重點發展用于水泥窯、干熄焦裝置、冶金高溫容器內襯、鋼鐵冶金等耐火材料,發展鎂質制品、剛玉制品、高熔點氧化物材料及其復合材料、高溫纖維及增強材料。積極發展功能陶瓷溢流磚及配套支撐磚、高致密鋯英石磚、三抗制品等玻璃窯用耐火材料及系列耐火澆注料。

加快智能化設備和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大窯爐自動化控制系統、窯爐節能裝備、高溫隧道窯、自動液壓機及機械臂、機器人等生產裝備使用比重。推廣全自動控制的高溫高精智能隧道窯,實現從原料到包裝出廠的全過程自動控制;推進淄博周村、淄川及博山耐火材料產業創新示范園集聚發展。

十、墻體材料行業

提升工藝技術設備水平。研發保溫防火防水防腐一體的裝配式墻材制品生產技術、結構保溫一體化外墻板技術、裝飾保溫一體化外墻保溫技術等先進技術裝備。全面淘汰輪窯、普通擠磚機等落后工藝設備。

加快產品迭代升級。重點發展本質安全、節能環保、輕質高強的墻體與屋面材料,大力發展裝配式墻板等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加快發展透水磚等市政鋪地材料。鼓勵燒結類產品向裝飾型、功能型材料轉型;支持加氣混凝土砌塊企業開展板材化改造。

第五章  重點任務

一、促進產業創新發展

1.完善產業創新體系。積極培育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等創新平臺載體,推動創新要素有效集聚和優化配置,提升科技創新供給能力。鼓勵支持自主創新強、發展潛力大的科技成果落地轉化,促進建材工業高質量發展。

2.攻關核心技術。圍繞行業重大共性問題,在水泥基材料、玻璃深加工、工業陶瓷、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防水材料和裝配式建筑部品等重點領域開展技術聯合攻關,在關鍵領域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3.引導協同創新。推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建立健全設計、生產管控、能源管理、質量追溯體系,實現產品研發、設計、制造、銷售、采購、管理、維修等生產經營環節的企業間協同,引導建材骨干企業由材料提供商向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轉變,促進產業鏈協同創新。

專欄1     培育科技創新共同體

支持建材骨干企業聯合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共建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科技孵化器、新型研發機構、創新創業共同體等創新載體,促進‘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要素有效集聚和優化配置,全面提升科技創新供給能力。到2025年建成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科技型企業。

4.強化標準引領。鼓勵建材企業與高等院校、建筑設計院所、施工和房地產企業聯合,修制訂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加快技術成果向技術標準轉化。加強材料標準與下游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工程建設等行業設計規范以及相關材料應用手冊銜接配套,通過標準體系建設提升行業整體發展水平。支持編制裝配式建筑主要構件尺寸指南,推進型鋼和混凝土構件以及預制混凝土墻板、疊合樓板、樓梯等通用部件的工廠化生產,支持編制集成化、模塊化建筑部品相關標準圖集,提高整體衛浴、集成廚房、整體門窗等建筑部品的產業配套能力,逐步形成標準化、系列化的建筑部品供應體系。

二、推進智能制造數字轉型

1.提高智能生產水平。針對行業特點,以原料制備、破碎粉磨、窯爐控制、物流倉儲、在線檢測等關鍵環節為重點,加快推廣應用窯爐優化控制、智能倉儲物流、設備巡檢維護、在線監測檢測、批量個性定制、網絡集成外包、產品質量追溯、數字設計運營等先進技術,促進水泥、砂石骨料、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石材、墻體材料等行業生產方式的智能化、無人化變革。

2.強化智能化創新應用。鼓勵建材骨干企業建設開放共享的建材智能制造創新平臺,推動智能控制和優化、數據采集與分析、故障診斷與維護、密碼防護等技術開發及智能傳感器、工業機器人等智能部件、裝備研發與應用推廣。推廣工業互聯網以及5G技術應用場景,支持行業協會、科研機構與骨干企業聯合打造建材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平臺,推動智能感知、識別、定位、跟蹤、管理,促進企業將基礎設施、業務系統、設備產品向云端遷移,實現制造資源和制造能力互聯互通。

專欄2     推進企業智能轉型

引導企業推進生產線自動化改造,開展管理信息化和數字化升級試點應用,建立龍頭企業引領推進智能制造的發展機制,提升智能化水平。大力培育智能工廠,切實提高產品質量、運營效率、設備管理和安全環保水平。推動水泥、玻璃、建筑陶瓷、石材、砂石骨料等骨干企業開展智能控制、智能生產、智能物流、智能巡檢等智能化改造,打造數字化工廠(車間),建成國家級、省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加快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評定工作,支持申報貫標試點企業,爭創國家智能制造示范項目。

三、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1.培育工程服務業。引導和支持建材企業延伸服務鏈條,鼓勵建材骨干企業提供個性化定制、集成配套、安裝調試、在線技術支持等一攬子解決方案,推廣一站式服務,提高專業化工程服務能力。

2.提升綜合服務水平。支持由“領航型”企業牽頭,搭建省級建材行業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設計、生產、管理、營銷、電子商務等全方位服務,加強技術、產品、市場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實現錯位協同發展、共生共贏。完善建材物流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大型企業為實施主體的高端建材產業物流園建設。支持第三方檢驗、檢測,合同能源管理、綠色建材認證等服務。推動和加強建材規劃咨詢,探索開展建材企業品牌、信用評估等服務。

四、推進國際化發展

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依托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等各類功能性平臺,積極擴大對外貿易,重點推進水泥、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石材等產品和成套技術裝備出口。鼓勵有實力的建材企業建設境外合作項目,以設計設備配套、設計施工承包、工程總承包、工程承包+融資、工程承包+融資+運營、建設+運營+交付等合作模式,重點帶動建筑工程、建筑材料、勞務、技術和資本合作。集聚全球創新資源,促進要素流動,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山東建材產業國家競爭力。

五、推動綠色安全發展

1. 加快實施超低排放。實施清潔生產與節能降耗,在建材主要領域深挖節能潛力,開展污染深度治理。推動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等行業實施超低排放,加快水泥等企業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實現規模化示范線建設,加強相關領域的超低排放政策及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嚴格控制能源消費和碳排放,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開展重大節能低碳技術改造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技術攻關和示范應用,推進建材行業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2.推動光伏建筑一體化。鼓勵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創新,使光伏成為建材的一部分,形成密不可分的一體化系統并作為建筑的部品部件。加快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與建材產業的深度融合,搭建產業對接平臺,使光伏建筑一體化的設計、建設等標準體系與相關建材產品相適應,積極推動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新業態、新模式。鼓勵相關建材企業、園區率先開展光伏建筑一體化示范應用,建設一批以光伏建筑一體化為特色的低碳工廠、低碳園區,助推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及產品在建筑上的廣泛應用。

3.推進綠色工廠建設。引導企業按照綠色工廠建設標準建造、改造和管理廠房,推行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支持企業推廣綠色設計,開發綠色產品,發展綠色工業園區,打造綠色供應鏈,全面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全面推廣高效節能窯爐、清潔能源、煙氣脫硫脫硝收塵一體化技術,推廣窯爐余熱梯級利用等節能技術。進一步提升節能環保裝備自主創新和系統集成能力,實施一批戰略性、支撐性、帶動性強的應用示范項目。

4.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培育和扶持技術先進、清潔環保、規模化和高值化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的企業,開展綜合利用廢石和尾礦、鋼鐵渣、建筑垃圾和農作物秸稈試點示范。打造“煤矸石發電-煤矸石建筑材料-煤矸石精深加工”、“工業副產石膏-粉體-建材產品-工業副產石膏精深加工”、“赤泥-有價金屬提取-建材產品-赤泥精深加工”、“尾礦-有價金屬提取-建材產品-尾礦精深加工”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和產業集群,提高工業固體廢棄物的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專欄3  加大綠色建材推廣應用

以新型結構體系房屋、墻體材料和保溫材料為重點,創建綠色建材生產基地、綠色建材應用工程,加強裝配式建筑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等部品部件生產應用。組織實施綠色建材下鄉,在農村地區推廣抗震保溫農宅建設和農宅保溫節能改造工程,引導推廣應用綠色建材產品,打造一批綠色建材基地、綠色建材企業、綠色建材應用工程、千種綠色建材產品。

5.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強化建材產業集聚區、產業園區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一步夯實主體責任、推進環評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銜接,提高建材集聚區、產業園區規范化建設水平,促進區域環境質量改善、優化產業發展。加強生態環保治理,提高建材產業園區規范化建設水平,完善園區安全環保管理體系,發揮產業綠色生態功能,強化生態安全。

6.強化安全生產管理。推動建材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推進安全標準化和健康與環境管理體系建設,推動重點監管的危險工藝、高溫作業環境、重點監管的重大危險源、危廢處理建材產品生產線的無人作業和少人作業改造。在搬運碼垛、投料裝車、拋光施釉、噴漆打磨、高溫窯爐等繁重危險崗位,以及圖像識別、切割分揀、壓力成型、取樣檢測等高精度崗位,加快實施“機器換人”。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強規劃引領

加大組織實施力度,完善協調推進機制,制定工作計劃,明確分工,落實責任。謀劃和推進一批競爭性強、成長性好、關聯性高的引擎性項目,同步實施賦能改造。協調解決水泥窯協同處置、砂石骨料生產等產能布局、環保準入、項目核準以及相關費用核定等難點問題。

二、加大政策扶持

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推進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資源綜合利用建材產品增值稅、所得稅減計征收等國家財稅政策。完善金融扶持政策,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建材項目給予信貸支持,加大對兼并重組、品牌培育、研發中心建設和國際營銷網絡建設等融資支持力度,積極發展融資租賃和供應鏈金融服務,擴大對高成長型中小建材企業的融資規模。

三、深化改革創新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調控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資源優化配置機制。支持鼓勵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上深化合作,共同發展。健全服務企業工作機制,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加快構建優良產業生態。

四、強化人才支撐

圍繞行業轉型升級需要,以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加強傳統建材產業及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等學科建設。瞄準行業發展方向,在超低排放、綠色建材、高性能新材料等方面培養造就一批高水平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建立完善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家培養、選拔、激勵、監督和服務機制。推廣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技術工人培養模式,建設一批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公共實訓基地。

五、提升行業自律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鼓勵創新行業自律形式,保證自律活動合法合規進行,有效遏制壟斷行為,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完善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保護機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部門協同處理機制,落實建材生產單位和供應單位終身責任。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健全企業信用數據庫,完善企業信用動態評價和公開發布制度、產品與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和監督制度。

附件

規劃環境影響說明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時期。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七個走在前列”“九個強省突破”的工作要求,《山東省建材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作為我省“十四五”時期建材工業全面實現轉型升級、優化結構、加快創新步伐的關鍵時期的指導性規劃,堅持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發展底線,著力加強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生產制造方式變革、綠色技術產品供給等方面的規劃引領,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材強省。

《規劃》第三章“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主要目標”,在“十四五”發展指導思想中,明確提出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創新為驅動,以智能化、綠色化為引領,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高產業發展質量效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培育優良產業生態,開創新時代山東省建材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在遵循的四項基本原則中,第三項是“堅持綠色低碳”,其中要求“加快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淘汰低端低效產能,推動產業綠色轉型,促進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建立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建材產業體系,走綠色低碳、清潔安全、提質增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在發展主要目標中,明確  “十四五”期間,不斷“強鏈補鏈延鏈”,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形成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生產性服務為支撐、建材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推動山東建材工業向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并提出到2025年,工業固體廢棄物在建材生產中的應用比重達到70%左右。

《規劃》第四章“發展重點”,對10個建材細分行業的發展方向進行了規劃引領。對環境影響相對明顯的低效落后產能,以水泥、玻璃等行業為重點,進一步強化行業準入、能耗、環保、技術等方面的硬約束,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嚴禁新增水泥熟料、粉磨產能,嚴禁普通建筑玻璃新增產能。對環境存在一定影響的傳統優勢產業通過加大技術改造升級力度,進一步提升產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加快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改造提升,促進建材產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

《規劃》第五章“重點任務”,第五節專門列為“推動綠色安全發展”,總體主要從加快實施超低排放、加快綠色工廠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等幾方面提出了推動建材工業綠色安全發展重點方面。其中明確提出推進玻璃、陶瓷等行業污染深度治理,開展水泥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強化建材產業集聚區、產業園區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一步夯實主體責任、推進環評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銜接,加強規劃環評質量監管,構建完善監管體系,提高建材集聚區、產業園區規范化建設水平,促進區域環境質量改善、優化產業發展。加強生態環保治理,提高建材產業園區規范化建設水平,從規劃布局、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節能減排等完善園區安全環保管理體系,發揮產業綠色生態功能,強化生態安全。

《規劃》第六章“保障措施”,在“加強規劃引領”措施中,專門提出協調解決水泥窯協同處置、砂石骨料生產等產能布局、環保準入、項目核準以及相關費用核定等難點問題,推動行業開展技術改造和落后產能退出”。

綜上所述,《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的方針,嚴格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魯政字〔2020〕269號)要求,促進建材行業高質量發展。淘汰落后工藝設備,嚴格控制污染排放,引導企業對固廢實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材料和能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廢棄物排放量,加強廢棄物處理,有效改善生態環境。相關建材工業項目、產業集群等,應按照相關法律和規定,開展建設項目或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規劃》總體符合新發展理念要求,符合上位規劃和相關規劃要求,產業發展重點方向、結構布局的環境合理性和可行性較高,預防和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政策導向、具體措施等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規劃》實施必定伴隨著工業產業的發展,將不可避免地帶來一定的大氣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噪聲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對生態環境產生一定影響。但只要按照《規劃》中的防治措施落實到位,《規劃》實施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總體可以控制在“十四五”約束性指標范圍內,并將對促進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PDF版下載                 word版下載

責任編輯:褚贊贊
分享文章到:
0
瀏覽次數:
】 【 打印本頁】 【 關閉窗口

版權與免責聲明:
       本網站注明“來源:中國建材信息總網”的文本、圖片、LOGO、創意等版權歸屬中國建材信息總網,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建材信息總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無意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與本網聯系,本網經核實后可立即將其撤除。
京ICP證040699號-1
因特網信息服務:電信業務審批[2004]885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4070號 廣告經營許可證:京海工商廣字第9990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级免费片 | 伊人干| 色综合天天狠 天天透天天伊人 |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免费 | 亚洲永久精品国产 | 欧美日韩精 | 特级黄色毛片在放 | 天堂在线精品 | 国产黄色片免费观看 | 黄色成年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视频 | 成人在线激情视频 | 性一级视频 |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牛牛 | 精品粉嫩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成人福利一区 | 自拍偷拍综合 | 成人性生交大全免 | 黄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欧美成人手机视频 |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色九九| 年轻的母亲2免费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三级自拍 | 日韩精品综合 | 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 黄色av网址在线观看 | 黄色av影院| 91精品免费视频 | 伊人久久国产 | 久久久福利 | 欧美久久久久久 | 亚洲人成人天堂h久久 | 91精品国产99久久久 | 青青草国产成人av片免费 | 久久久精品免费 | 天天操夜夜爽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插综合网 | 中科匯聯承辦,easysite內容管理系統,portal門戶,輿情監測,搜索引擎,政府門戶,信息公開,電子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