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啟動,關鍵詞有哪些 |
|||
來源:第一財經 | 發布時間:2023年07月27日|||
摘要:
近來相關企業和地方積極部署,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以加快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為核心,推進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 |
|||
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正拉開帷幕。 全國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下稱“會議”)日前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出席并講話。他強調,圍繞國之所需,聚焦重點攻堅,扎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 近來相關企業和地方積極部署,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以加快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為核心,推進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 多位國資專家對第一財經分析,國企改革開啟新征程,服務國家戰略、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發展壯大新興產業等將成為下一階段改革關鍵詞。以更大力度打造現代新國企,國有企業將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服務國家戰略為導向 會議布置了新一輪國企改革的五大方向,分別是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服務保障國家戰略安全、健全管資本為主的監管體系,以及全面加強國企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 張國清表示,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導向,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扎實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切實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會議特別提到,要強化國企在能源、資源、糧食等重點領域布局,更好服務保障國家戰略安全。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將保障國家安全作為重點改革任務,是前所未有的。在前一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提高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是主要方向,而在新一輪改革中,科技自立自強、國家戰略安全成為主旋律。接下來,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要在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抓好改革。一方面要有效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有效維護國家產業安全,一方面更好保障能源資源安全。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也認為,會議突出國企改革要圍繞國之所需,服務國家戰略,這意味著下階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更高站位。 事實上,今年以來國資委多次強調保障能源資源安全。在7月13日至14日舉辦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研討班上,國資委強調,以安全支撐為底線,聚焦重點領域提升產業鏈韌性,在國防、糧食、能源、資源、產業安全等方面發揮托底作用,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事業大局。 強化科技創新 會議要求,要完善國企考核評價機制,引導國企從技術供給和需求牽引雙向發力,強化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更好服務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總監周麗莎表示,這將引導企業加快科技創新走入生產生活的步伐,推動提高科研轉化率,實現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結合,相關的考核指標或涉及新產品的市場占比、新產品的利潤收益和科技成果轉化率。 今年年初,國務院國資委將中央企業2023年主要經營指標調整為“一利五率”,即利潤總額、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營業現金比率。新指標體系更加注重提高效益效率、增強創新能力和防范重大風險,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表示,今后國有企業要將“一利五率”融入公司發展戰略,按照“一增一穩四提升”的考核要求,調整發展方式與發展路徑,著力補齊回報水平不優、盈利質量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創新能力不足等短板。 多家央企都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數據顯示,近10年來央企累計投入研發經費6.2萬億元,超過全國1/3,2022年研發投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央企在關鍵材料、核心元器件等領域突破一批短板技術,在航天、深海、能源等領域涌現出一批重大成果,建成了“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等一批標志性重大工程。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張春曉表示,在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中,要準確把握國企特別是央企在我國科技創新全局中的戰略定位,繼續堅定不移補短板、鍛長板,強化體制機制改革與科技創新的相互支撐、相互促進。 他指出,要聚焦突出矛盾“靶向”攻關,加大精準支持指導力度,強化分類考核評估,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企業的主體作用,更好發揮“科改示范企業”的引領示范帶動作用,聚焦國家戰略任務,打造創新引領的現代產業集群。包括搭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運行平臺,構建市場化、精準化的科技創新投入機制,建立健全人才隊伍建設和人才激勵體系。 優化國有經濟布局 會議明確,要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促進國企突出主業、聚焦實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更好服務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國資委表示,將切實發揮中央企業在產業基礎和需求牽引方面優勢,一方面,深入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指導企業聚焦產業鏈薄弱環節,推動強鏈補鏈重大投資項目落地;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推動中國裝備、技術、產品和服務加快“走出去”;深化產業數智賦能,培育更多具有數字經濟和信息時代特征的平臺型企業。 另一方面,將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鼓勵有條件的中央企業作為產業發展責任主體,加大國有資本投入,深入推進專業化整合,確保目標明確、主體明確、任務明確,加快打造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現代產業鏈領軍企業。 關于優化國有資本布局, 各地已在積極部署。比如,遼寧省國資委將把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作為首要關鍵一招,制定省屬企業重組整合方案,擬推動14家省屬企業重組整合至10家左右。內蒙古圍繞八大產業集群、16條重點產業鏈,聚焦優勢行業和關鍵領域,加快調整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推動“四個一批”建設,即整合重組一批、組建設立一批、做強做大一批、推動上市一批。 吳剛梁認為,國有資本是一種稀缺資源,應該用在“刀刃上”,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按照改革要求,國有經濟要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具體而言,就是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核心功能。 吳剛梁指出,優化國有資本布局不僅是政府部門的宏觀調控職責,也是國有企業內部如何優化資產配置的問題。國有企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聚焦主責主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支撐和帶動能力,同時剝離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和處置低效無效資產,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一些重要行業與關鍵領域也要向全社會的各類所有制企業張開雙手,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進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共同發展。 |
|||
|
版權與免責聲明: 本網站注明“來源:中國建材信息總網”的文本、圖片、LOGO、創意等版權歸屬中國建材信息總網,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建材信息總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無意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與本網聯系,本網經核實后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