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鐵路、港口建設規劃看秦港去留問題! |
|||
來源:鄂爾多斯煤炭網 | 發布時間:2021年04月07日|||
摘要:
|
|||
從最新的省市遠景規劃圖中,沒有明確秦港煤碼頭的去向,好像秦港煤碼頭撤出已成定局了似的。但是,從國家經濟建設、能源運輸布局,到環渤海港口和運煤鐵路建設規劃等方面,均可以判斷出秦皇島港煤碼頭的重要性。秦港不但長期擔負著西煤東調和北煤南運的重要任務,而且在促進地方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筆者斷定,未來5-10年里,秦港煤碼頭退出幾無可能。 唐山港口群,分為京唐三港和曹妃甸四港;目前,京唐三港承接了1.1億噸大秦線貨源,曹妃甸四港承接了0.8億噸大秦線貨源和0.62億噸蒙冀線貨源,兩大港口群合計承接了將近2億噸大秦線貨源,依靠“大秦-遷曹線”供應煤炭。而遷曹線設計能力是2億噸,基本接近滿負荷運轉。京唐三港年運輸能力為1.1億噸,已經達到滿負荷;而曹妃甸港設計能力為2.5億噸,目前還富裕1.08億噸運能。如果把秦皇島港煤炭運量全部轉移至曹妃甸港,秦皇島港改成國際旅游港和現代綜合貿易港;先不談旅游港有無發展前景,貿易港能不能賺到利潤,單從能源運輸角度出發,就有很多問題無法解決。 首先,曹妃甸港的最初設計和建設,并不是為大秦線設計的,而是為承接2億噸蒙冀線貨源做準備的,捎帶承擔一小部分大秦線貨源下水任務。也就是說,秦皇島港和曹妃甸港在北煤南運中擔負的任務是不一樣的。如果真的要用遷曹線來承接4億噸大秦線的下水貨源,那么,早在三年前,就該實施遷曹線擴能改造。但從目前情況看,無任何動作;這也充分說明了國家層面沒有同意,也沒有意向將秦皇島港承運的2億噸大秦線貨源轉移至“遷曹線—曹妃甸港”通道上;秦皇島港煤碼頭仍是國家能源運輸布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保供穩價的排頭兵和主力軍。 其次,從港口運能方面分析,假設目前遷曹線擴能已經完成了,遷曹線通過能力由2億噸擴能到了4億噸,曹妃甸四港用2.5億噸運能成功的接卸了大秦線的2.8億噸貨源(今年大秦線4億噸下水貨源中,有1.2億噸流向京唐港),實現了滿負荷運轉;可是,曹妃甸港原來承運的0.62億噸蒙冀線貨源,和后續1個多億的蒙冀線增量,以及明后年過境下水的3000萬噸蒙古國煉焦煤就沒有港口接卸了?那么,到那個時候,可供選擇的方案只有兩個,第一個方案,在曹妃甸再建設一個2億噸的運煤港口,用來承接蒙冀線貨源和蒙古國煉焦煤,同時,也是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煤炭需求。另一個方案,就是在秦皇島港煤碼頭拆了之后,再在秦皇島重新建設一個2億噸煤港,來承接大秦線運量;而蒙冀線貨源和一小部分大秦線貨源仍由曹妃甸港來中轉。可是這么做,太奇葩了,沒有任何意義。 再次,作為去年唯一正增長的我國,在今年將繼續處于領先的態勢,預計今年的GDP增速有望超過8%,將帶動用電增速超過6%的高增長,也就是說今年我國南方用煤需求將一改去年一季度需求疲軟的走勢,將較為旺盛(從今年一季度運輸形勢可見一斑)。另外,在我國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方針下,今年進口煤減少是大概率的事。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煤炭運輸通道壓力加大,并面臨嚴峻考驗;因此,滿足沿海地區用煤需求,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是我們面臨的重要任務。 我們一年進口3億噸煤炭,其中,75%流向沿海、沿江地區。假設因政治或其他原因,外國貿易商限制對華出口或減少供應,我們不害怕,因為我們有四大煤企,我們有秦皇島港、黃驊港、唐山港,我們有大秦線、朔黃線和蒙冀線。目前,我國環渤海港口還富裕1.4億噸煤炭運能,大秦和蒙冀線還富余1.6億噸運能。這些儲備的運能可以隨時投入使用,用不著花費5年、甚至10年時間去建設新的煤碼頭和運煤鐵路。如果現有煤碼頭運能不足的話,我們還可以通過挖潛,比如:實施秦皇島港和京唐港的碼頭擴能改造,在原有基礎上增加運輸能力;并利用好曹妃甸港富余的運能,來彌補進口煤減少出現的缺口,滿足國民經濟用煤需求。 |
|||
|
版權與免責聲明: 本網站注明“來源:中國建材信息總網”的文本、圖片、LOGO、創意等版權歸屬中國建材信息總網,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建材信息總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無意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與本網聯系,本網經核實后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