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草木萌動,萬物蓬勃,向新而生。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如期開幕。代表委員肩負重托相聚北京,共商國是,共謀發展。
今年兩會前夕,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組織召開2025年建筑材料行業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通訊會,向來自建材行業的17位全國兩會代表委員交流了這一年的行業發展情況,并形成資料匯編。
多位代表委員不約而同表示:“這場連續四年舉辦的交流活動,已成為建材界建言獻策的重要前哨站。這份沉甸甸的資料,不僅展現了建材行業在‘雙碳’目標下的擔當,更提供了履職的重要參考。將積極建言獻策,站在更高的平臺上為行業發聲。”
謀發展:創新驅動 產業鏈轉型“加速跑”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任務,為建材行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能。在這場產業變革浪潮中,代表委員們聚焦技術創新、產業鏈轉型,以及以標準引領建材質量全面提升,勾勒出建材行業綠色低碳安全高質量發展的清晰路徑。
“近年來,我國建材領域圍繞‘綠色材料—綠色環境—綠色能源’的全產業鏈轉型要求,大力推動結構調整和綠色轉型,開發出新型混凝土、節能玻璃、薄膜發電玻璃、新型石膏板等一系列新型建材,并積極推廣應用,加速提升了我國建筑的綠色、低碳、安全、功能水平,為我國人居環境的整體改善提供了基礎材料保障。”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首席科學家兼科技委主任、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主任彭壽話語間,一個由安全、舒適、綠色、智慧交織而成的未來人居圖景漸次展開。
今年,“好房子”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建材行業代表委員對此深表振奮,建筑建材協同發展再上新臺階。聚焦“好房子”建設,全產業鏈協同創新呈現新圖景。
“要圍繞‘好房子’建設,將材料和建筑有機地結合起來,將綠色化、智能化和舒適化結合起來。”彭壽認為,構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生產制造—下游應用”的可持續生態體系,已成為“好材料支撐好房子建設”的必由之路。為此,他建議,加快建設國家級建材應用技術創新中心,由建材與建筑企業主導,聚焦高品質建材系統解決方案,打造集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為一體的關鍵技術集成應用平臺和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統籌部署“十五五”時期“好房子”高品質建材重大專項,聚焦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等關鍵需求,科學制定細分領域和關鍵技術指標清單;持續完善“好材料”產品質量追溯標準體系,加快推進國家層面“好材料”產品使用說明機制,增強“好材料”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追溯能力。
不僅要建設“好房子”,還要改造“老房子”。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奧潤順達集團總裁倪海瓊建議布局超低能耗建筑產業:“在老舊小區和城中村推廣超低能耗改造、在‘氣代煤、電代煤’地區大力推廣超低能耗建筑、做強超低能耗建筑產業賦能銀發經濟新業態。”
在產業鏈協同創新層面,金晶(集團)有限公司的實踐印證著新型建材創新轉化的速度。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金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剛介紹,該公司第三條TCO玻璃生產線投產,使我國鈣鈦礦核心材料國產化率躍至95%以上,“玻璃上的電站”從概念走進現實。繼2024年兩會建議將“以鈣鈦礦、碲化鎘柔性電池為核心的綠色能源產業鏈”納入國家重點支持產業鏈目錄后,今年他再次呼吁將鈣鈦礦產業鏈作為新質生產力代表列入國家“十五五”規劃。
消費升級與產業轉型的雙向奔赴正在形成新動能。“去年,在國家推出的‘以舊換新’拉動消費新動能的政策支持下,廣大消費者實現了家居、建材、汽車、家電等換新,提升了生活質量和品質,也對拉動經濟增長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副會長、三棵樹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杰今年帶來了助力“煥新”時代進一步擴大內需方面的建議。
代表委員們一致認為,行業創新生態的構建已結出豐碩成果,標準體系的完善正引領建材質量全面提升,“好材料支撐好房子建設”的協同發展正在加速。從實驗室的創新火花到生產線的智能躍升,從單一技術突破到系統生態構建,建材行業正以創新鏈的“強引擎”驅動產業鏈“加速跑”。
談智變:主動求變 擁抱AI等新技術
當前,DeepSeek引發的AI浪潮席卷全球。這場由AI驅動的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建材行業的發展基因,新材料與新技術形成雙向賦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在無機非金屬材料研發、制造的科技攻關,已是當務之急。
彭壽認為,AI將成為“超級助手”,推動材料研究范式實現從經驗型到數字型,再到人工智能型的改變,催生更多新成果。同時,技術迭代也離不開材料支撐。所以,要用人工智能賦能材料創新,用材料成果支撐人工智能發展。
作為突破5G和AI算力瓶頸的關鍵材料之一,低介電玻璃纖維被廣泛應用于AI服務器、高頻高速通信基站等領域,是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光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偉介紹,今年年初,隨著兩條低介電紗生產線相繼投產,該公司成為國內首家研制成功并批量生產低介電電子玻纖及制品的企業,實現了相關產品的穩定量產和國產化。
“國產大模型的崛起,為整條產業鏈帶來了更多機遇和成長空間,而我們以材料上的突破,為AI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李志偉表示,今年參會,他將繼續為行業發展建言獻策:呼吁國家加強頂層設計,建立高端電子材料產業鏈協同發展機制;加強基礎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培育龍頭企業,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端電子材料產業集群;加強人才培養,為產業發展提供高層次、高素質技術人才,加快推進國家集成電路用電子材料產業發展。
智能制造的突破同樣令人振奮。當數字技術的觸角延伸至傳統車間,技術創新與綠色轉型的疊加效應,煥發出驚人能量。在九牧集團的“綠色黑燈工廠”,機械臂、AGV物流機器人、數字孿生系統的完美配合,讓衛浴生產邁入“無人化”時代。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副會長、九牧集團董事長林孝發介紹,公司去年產值同比增長超過兩位數。今年一季度訂單額完成預定目標的130%。下一步,將充分利用行業龍頭優勢,以技術創新、產業創新、生態創新,共生共贏,引領衛浴行業步入AI與機器人新時代。
今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項目名單中,山東路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建材企業的智能工廠在列。“我們正全力打造新材料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保持研發投入超過年產值6%。”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路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訓美的話語中透著底氣。通過智能工廠建設,該公司生產效率提高44%以上,產品不良品率降低29%,生動詮釋著“智造”帶來的變革。
“主動求變”的思維正在實踐中不斷顯效。近年來,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連續發布的四批全國建材行業重大科技攻關“揭榜掛帥”項目榜單中,已涌現出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建材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2024年成立的建材行業數字化轉型推進中心,更是形成推進行業擁抱數字化“大潮”的有效合力。當傳統產業主動擁抱數字浪潮,建材行業的AI“智變”故事必將翻開更精彩的篇章。
聚共識:綠色轉型 構建可持續發展新生態
2024年,建材行業全面綠色轉型的宏觀環境已經確立,行業“雙碳”戰略實施進入深水區。如何統籌發展與減排、當前與長遠的問題,尋求促進行業結構調整和發展路徑轉變的有效手段,成為代表委員的核心關切。
全國政協委員、環球石材(東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新勝認為,當前,石材業正在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向著更規范、技術更先進、更環保等方向升級。他從礦山綠色開采、加工過程基本消除粉塵、廢水收集處理,以及石屑、邊角料循環利用等方面,系統闡述了新常態下石材行業轉型升級的最新進展。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金峰水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徐云飛以深化礦山的智慧化轉型實踐為例,強調推動水泥等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要實現水泥行業的綠色低碳、安全且高質量發展,淘汰落后產能是核心所在,這對于穩固行業效益、削減污染排放以及加速碳減排進程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曹暉分享了企業轉型經驗。他表示,在政府宏觀政策的調控指引下,福耀集團近年來加大對相關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通過信息化和自動化建設,持續優化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不僅實現了節能降耗,更成為全球玻璃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典范。
共識在溝通中凝聚,藍圖在履職中繪就。與會代表委員一致表示,將緊扣“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的目標任務,以綠色轉型為基、科技創新為魂、開放合作為翼,推動建材行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
“十五五”規劃正待謀劃,站在新的歷史坐標上,承載新的時代使命,建材行業加快推動構建現代化建材產業體系的步伐更加堅定。當春天的故事遇上建材的變革,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終將化作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