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委托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于2020年6月2日至2020年7月15日通過廣州土地礦產網上交易系以“兩權合一”掛牌方式出讓海域使用權和海砂采礦權。
7月15日,珠海珠江口外伶仃東海域使用權和采礦權的網上競價活動最終報價為624818萬元。最終報價人為:廣東省廣業環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自7月3日,國有企業單位——珠海市沙石土公司以28.6億人民幣競得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竹仔嶺建筑用花崗巖礦采礦權引發廣東省砂石行業地震之后,珠海珠江口外伶仃東海域以62.48億的成交價格,再次給廣東省砂石行業一顆重磅炸彈。
據了解,本次掛牌出讓海域使用權和海砂采礦權位于廣東省珠海珠江口外伶仃東海域,海域面積1.927平方千米,海砂資源儲量3156.35萬立方米,折合海砂價格為198.35元/方。如此之高的采礦權交易價,即便在全國也實屬罕見。珠海珠江口外伶仃東海域采礦權的成交,是否會繼地震之后引發多一場海嘯?
近幾年來,由于國家多部門相繼聯合發文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和推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后,大型央企、地方國企以及資本實力雄厚的企業看到了砂石行業的未來,各個行業實力企業紛紛匯入,導致砂石行業隨著砂石骨料價格的局部短缺及其價格高企,變得越來越瘋狂。
目前,市場上海砂雖受疫情影響價格下降,裝船價格在37-47元/噸之間;珠江口外伶仃東海域所拍得的198元/方的價格與市場價格有著天壤之別,再加上海砂需經過嚴格淡化處理才能進行使用,成本價一躍翻了五倍之多,價格之高令人瞠目。
據悉,該宗海砂是廣東省近年來出讓的海砂資源中單宗儲量最大的一宗,其上市原是為了有效緩解珠三角地區海砂資源供應緊張局面,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范區等提供有力的資源支撐。未來廣東省將會繼續投放大型采礦權,粵港澳大灣區基礎建設工程砂石供應緊張局勢將會大幅度緩解,供應量大幅增加,價格會大幅度下降,供需逐步趨于平衡。
如今受珠海天價礦權以及珠江口外伶仃東海域礦權高昂資源成本的影響,砂石市場的企業綜合成本上升,使得砂石礦權出讓市場及供應市場價格都處于上揚階段,未來企業綜合成本>未來砂石市場價格。礦價高企,將導致大部分民營企業失去市場競爭優勢,砂石行業企業資金、運營風險不斷增大,偏離行業軌道不利于企業發展,使得廣東砂石行業未來的市場風險非常大。
近年來,由于價格高企已經嚴重影響了多項重點工程及基礎設施建設,在國家與省政府的領導下,廣東省砂石行業價格逐步趨于平穩,從穩定砂石市場供應出發,齊心保障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工程項目供給。
砂石作為基本建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如果砂石采礦權溢價過高,勢必會增加砂石綜合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高出的成本最終還是用戶承受。這不僅與國家的保供穩價政策背道而馳,也嚴重干擾了當地的砂石市場秩序。更可能會進一步誘發和加劇盜采、濫用海砂現象,進而影響工程質量。
天價礦權的拍定,是否導致推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成為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