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為典型特征,綠色工廠作為制造業重要的生產單元,是綠色制造實施的主體,屬于綠色制造體系的核心支撐單元,側重于生產過程的綠色化。目前,“綠色發展”已成為指導制造業發展的基本方針之一,“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成為重要的戰略任務之一。
傳統制造企業的痛點與難點
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制造企業大力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力度,加快綠色改造升級;積極推行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提高制造業資源利用效率;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努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在這一趨勢下,一座座綠色工廠應運而生。而從中國制造企業的綠色工廠改造工程實施路徑來看,中國傳統制造企業在推進綠色制造方面仍然面臨著很多痛點難點。
粗放式生產長期滋生制造企業發展后勁不足
一直以來,我國制造業多是簡單粗放、高能耗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形成了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為特征的粗放式發展模式。粗放式發展模式下企業創新能力不強、產品價值鏈低、生產效率低、資源利用率不合理、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日益突出,人口紅利過后制造業發展明顯后勁不足。同時巨大的能源資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制約著我國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
而放眼全球,占據制造業第一梯隊的發達國家早已掀起“綠色浪潮”,通過降低能耗、提高資源利用率,來節約資源和能源,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損害,從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縱觀我國制造業,起步晚,經驗不足,在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中,資源環境問題依然突出,成為制約我國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過度關注短期效益 長期問題未能得到根本解決
綠色制造的實施需要從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全壽命周期來改進工藝流程,提高技術水平,這勢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進行產品研發、工藝改進、流程優化、設備更新,短期來看要以提高生產成本為代價。受經營規模與技術水平限制,我國制造企業的競爭仍然集中于中低端市場的價格、成本競爭,企業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過于注重短期利潤,而沒有認識到通過實施綠色制造所帶來的長期效益,也就無法接受技術研發所帶來的長期投入。因此,在做企業戰略時并不能真正大刀闊斧進行革命性的升級改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傳統制造企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行業標準有待完善 頂層設計未能有效支撐轉型
相對大行其道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各級政府、行業智庫、制造企業本身對綠色制造的關注明顯不夠,相關部門也遲遲未能形成切實可行的行業標準來引導制造企業實施綠色制造,直到近年來才相繼出臺建設指南、行業白皮書等標準性文件。但是,標準的制訂明顯滯后于制造業轉型升級需求,未能在實際轉型中及時給予企業切實有效的指導。我國制造業亟需更加明確、更可落地執行、更加符合行業實際的標準來指導轉型發展。同時,執法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違法成本低”問題突出,對企業實施綠色制造行為的激勵措施有待進一步完善。
在綠色浪潮下,制造業正在緊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方向,堅定不移地推行綠色制造,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制造業綠色轉型發展。綠色工廠作為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的關鍵一環,成為許多制造企業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的著力點。